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創新社區設計
Innovative community design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聖琳 
課號
BP5031 
課程識別碼
544 U193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公館104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8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兩位授課老師分別為張聖琳老師與業師房思宏博士)

「創新社區設計」(簡稱創社計)在2020年春天的課程中,批判性地反省主流社區營造的三個核心概念:社區是什麼?營造在做什麼?社區如何營造?進一步結合平台性與遊戲性的新思維與區塊鏈及AI的科技,發展新互助模式的社群時間交換原型與模式。這學期則將進一步讓同學認識各個社區社群中的交換場景,結合線上資源使用平台投入交換,並以劇場方式讓同學實際模擬不同場景中線上線下穿雜的多元交換。

進入資訊時代,地上的實體社區已經融合了雲端的社群,社區/群是21世紀的跨地方性市民群體(translocal civic group)。因此創社計的主體是社區與社群,簡稱社區/群,英文仍然以community涵蓋之。營造之理在何處?反省1999年Randy Hester老師與張聖琳的「造坊有理」,台灣最初探討社區營造思維與操作的書籍,該書內容著重社區營造的操作之理與步驟,但欠缺對於「營造」的本質性思考。創社計中,我們重新定義社區/群間“營造”的本質是「互助/交換」,直接對價的單位則是「時間」。因此,「互助/交換」與「時間」是創社計探討創研的關鍵。教學研究團隊大膽定位時間的交換是創社計的起始點,我們規劃在一個學期課程中探索(1)多元的交換情境,以及(2)線上/線下的社區/群營造。選課同學需針對不同情境分組並進入場景中不同角色之設定,透過劇場方式模擬實際於線上線下社區/群交換時所遇到的各種情況。換言之,由理論觀照到課堂行動,創社計這一門課都與傳統社區營造的課程有極大差異。

這門課程課程立基於 2019-2021三年期科技部「新互助時代:時間銀行的社區實踐」(簡稱,新互助計畫)研究結果。課程內我們與大安社區大學共同創研社大為核心使用者的社區/群互助交換原型。課程除討論認識不同社區/群場景中的多元交換模式,也會讓同學實際上線操作並體驗如何於結合區塊鏈與人工智慧(AI)科技的平台上開啟交換,並佐以不同科技工具輔助。

1980 年經濟學者 Edgar Cahn 面對高度發達的資本經濟造成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的窘境,主張市場應有適當的貨幣以支付、流通個人服務他人的時數,作為換取別人的服務的依據。意即以「服務換取服務」構成另類貨幣交換系統的時間銀行(Time Bank)。然而互助共享的交換主體及需求都相當多元。台灣官方目前關注長照領域,日本與中國大陸也以高齡老齡為主。而在創社計課程與新互助計畫的實驗中, 關注的是長照領域之外的生活(社會住宅)與終身學習(社大)場景,探討符應台灣不同場景需求的交換情境。新互助計畫已經開發可投入交換之平台,搭配相關的社群軟體應用,讓同學得以直接進入平台模擬不同場景中的交換,並據此進一步討論線上線下交換中所可能面臨的種種問題。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社區/群實務工作的實踐課程,經由課堂講授、實地參訪、劇場模擬等方式,訓練學生具備理解、參與、經營、設計社區/群相關事務的能力,並讓學生有能力於未來參與社區/群行動。透過本課程,學生將能掌握下列能力:
1. 體會社區/群設計在未來社會的潛力,進而探索永續發展的方法。
2. 察覺社區/群生活需要的交換服務,並探討可行性方案。
3. 了解新工具與媒體,思考創新與設計的架構。
4. 發展具有行動實踐可能的方案,並且動手執行,以產生真實影響力。 
課程要求
(1) 本課程與大安社大合作發展大安區社大為核心的社群網絡需要的互助交換,因此課程分別在台大以及大安社大兩個地點上課。
(2)上課時間皆為週五下午1:20-4:20PM(6-8三堂課,09/16日第一次上課 - 09/09 中秋節補假)
(3)上課地點:(a)台大上課時間為:第一週~第四週 + 第十週~第十五週,(b)大安社大上課時間為:第五週~第九週, (c)第八週(10/28)期中考週,同學們進行社區調查,不需進入教室。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房思宏、許哲榕、吳美融、郭書瑋、賴彥安、張聖琳(2021年10月)。第四章社會健康管理『新互助時代:結合科技的時間銀行社區實踐』 。健康福祉與科技應用」。台北 台灣: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倫迪鶴斯特、張聖琳著,1999,造坊有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山崎亮著、莊雅琇譯,2015,社區設計,台北:臉譜出版。

Marjorie Kelly and Ted Howard著,楊理然翻譯,2019,民主式經濟的誕生,台
北:遠流出版社。(閱讀第一、二、四、五、七章)

Michael Lafond編,賴彥如翻譯,合作住宅指南,台北:行人出版。

Rachel Botsman著,林添貴翻譯,信任革命:信任的轉移與科技所扮演的角
  色,台北:遠流出版社。(閱讀第八、九、十章)

Manuel Castells著,夏鑄九等翻譯,1998,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出版社。(閱讀第六章流動空間、第七章永恆的邊緣:無時間的時間以及結論)

Marjorie Kelly and Ted Howard著,楊理然翻譯,2019,民主式經濟的誕生,台北:遠流出版社。(閱讀第一、二、四、五、七章)

Michael Lafond編,賴彥如翻譯,合作住宅指南,台北:行人出版。

Effie Amanatidou, Giorgos Gritzas and Karolos Iosif Kavoulakos (2015). “Time banks,
co-production and foresight: intertwined towards an alternative future.”
Foresight, Vol.17, No. 4: 308-331.

Michael B. Marks (2012) “Time banking service exchange system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policy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in support of youth in transitio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1230–1236.

Gill Seyfang and Noel Longhurst (2013) “Desperately seeking niche: Grassroots
innovation and niche development in the community currency fiel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3: 881-891.

Gradon Diprose (2017) “Radical equality, care and labour in a community economy.”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24:6, 834-850.

Effie Amanatidou, Giorgos Gritzas and Karolos Iosif Kavoulakos (2015). “Time banks, co-production and foresight: intertwined towards an alternative future.” Foresight, Vol.17, No. 4: 308-331.

Michael B. Marks (2012) “Time banking service exchange system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policy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in support of youth in transitio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1230–1236.

Gill Seyfang and Noel Longhurst (2013) “Desperately seeking niche: Grassroots innovation and niche development in the community currency fiel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3: 881-891.

Gradon Diprose (2017) “Radical equality, care and labour in a community economy.”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24:6, 834-850.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個人學習心得與作業 
10% 
修課同學每次上課需要彙整 
2. 
個人期末報告 
30% 
每人個別繳交時間銀行研究報告 
3. 
社區互助專案團體報告 
50% 
分組與大安社區互助交換實作之綜括理念、策略、實務的可行方案 
4. 
參與討論及操作 
10% 
每次上課由助教觀察並記錄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以錄影輔助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09  中秋補假 
第2週
09/16  導論:重新思考社區營造與社群孵化 + 從分享經濟/團結經濟認識時間銀行 
第3週
09/23  社群分析與案例講座(台灣案例 2-1) 
第4週
09/30  城鄉互助文化與生活中的交換(台灣案例2-2) 
第5週
10/07  社區大學、積極老化、終身學習、地方創生: 文山社大與大安社大個案 (上課地點:大安社大) 
第6週
10/14  大安社區時間銀行劇場 (上課地點:大安社大) 
第7週
10/21  網絡社會中的互換互助:結合AI的交換平台與歷程記錄區塊鏈(上課地點:大安社大) 
第8週
10/28  期中考週 田野調查 (各組時間銀行設計與社大田野) 
第9週
11/4  大安社區 時間銀行設計 原型發表 (專家老師講評 社區參與)(上課地點:自行進入社區) 
第10週
11/11  社會設計 - 地方創生與社區互助 
第11週
11/18  社會設計 - 互助型創生/合作社 
第12週
11/25  社會設計 互助型創生方案(分組輔導 ) 
第13週
12/02  互助設計方案 (分組輔導 原型測試) 
第14週
12/09  互助設計方案(組內獨立工作) 
第15週
12/16  互助設計方案期末分享 (邀請大安社大與專家老師講評)